继去年11月参加了杭州追猎者25公里越野赛之后,今年4月末,我又参加了Salomon南京山河水33公里菁英越野赛。
记得我在去年的赛记最后写了四个问题供未来参赛时注意,分别是:
抽筋问题;路跑问题;装备适应问题;撩妹问题。
本篇也会在记叙中谈及这些问题。
赛前一瞥
本次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南京的山河水,只有一个组别,全程33公里,累计爬升1900米,中途设有三个CP点。与去年杭州的TRC25相比,路程长了8公里,爬升高了600米,CP点增加了1个,关门时间多了一个半小时。
比赛是在周日,领参赛包时间却安排在周五。而我从上海过去周六才到,事先打电话问组委会,说是可以周日一早到起点处补领。另外,这次除了自己报名参赛,还把大学舍友巴总也拉了入坑。
比赛当天一早,组委会大巴将我们从雨山路接到了起点山河水,一下车就看到三个老外选手特别显眼。
这场越野赛应该是巴总的首野,头天晚上,我跟巴总大略地讲了下我个人的经验,其实就一句话:
前半段一定要跑快点儿跑在前面。
理由是:其一,这是唯一能跑起来且跑得比较快的时段,越往后越跑不动;其二,有些山地路段,本来很紧实,一百个人跑过以后,可能就松垮了许多,跑在后面肯定不划算;其三,补给站的东西肯定是越到后面越少嘛……
起点到CP1
本次比赛的起点,连个计时钟都没有,组委会太鸡贼了吧。
倒数,欢呼,气氛燃了起来……鸣枪后,我跟着前面的人冲了出去,而巴总最终还是决定后发制人,先不慌不忙的跑。
去年的比赛中,我遇到了越野背包的胸前水壶仓总是晃的问题,当时着实在起跑后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。其实晃动本身并没什么(尼龙材质这样也正常),真正的问题在于上方收口的设计不够紧凑,跑的时候总担心里面的水壶会滑出来。
今年我也没换背包,水壶仓的配置也和去年的方案一样,左边放Flip Belt 330ml的水壶装纯水,右边放手机和一个250ml的软质水袋(最初装红牛,到CP点后换能量饮料)。不过,针对晃动问题我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,自己用两个小号燕尾夹将水壶仓上沿外侧夹一下,收紧效果奇好,封得严严实实的,丝毫不再担心水壶会滑出来了。
于是开始心无旁骛地向前奔跑,跑着跑着发现另外一个问题:上次参赛是秋冬季节,当时穿了高领跑步衫,而这次是春夏,穿的是短袖圆领跑步衫,越野包带偶尔会磨到颈部,有时需要调整下领口的位置,不过没什么大碍。
公路跑出不远后便拐入山中小径,并迎来海拔的升高,不过总体感觉这次山路没有上次杭州的山那么虐。因为这是第二次参赛,没有首次那么新奇了,在赛道上也就没怎么拍照。毕竟比上次越野的距离要长1/3,不能掉以轻心,要更专注地比赛。
在一段还不算太虐的连续爬升之后,迎来了一段下降。不过这个下降路段上充满了石块,需要特别小心,不能冲得过快,以免落脚不准踩到松动的石块,或者被大块石块绊倒。
超越前面这个老外时我跟他开玩笑地吐槽说,上帝啊,这些石块不会是故意用直升机扔下来增加赛道难度的吧。
CP1到CP2再到CP3
一般来说,补给站都不会设在山坡上,通常是选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,也方便物资运输。连续下降之后出来一个拐弯,不久就到了9公里处的CP1,此时已用时1小时15分。
这个补给站比去年追猎者的还简单。我把水加满,红牛喝完换成运动饮料,然后吃了块香蕉。这里还有沙琪玛、蛋糕什么的,感觉暂时没有多大胃口,就没吃别的。下一个CP点在17公里处。从海拔图上看,要先上一个尖再下来。
CP1 出来是一段较缓的上坡,然后进入大山里。从CP1到CP2这段还好,上行不算太虐,从高点下来的下降路段也没有那么多石块了。
CP2仍然在一个拐角处。CP1到CP2之间这一段我感觉消耗不算太大,因为到了CP2时我的水和能量饮料还剩了许多。重新加满后继续上路,工作人员说距下一个CP点只有6公里远,但是要翻过一座有两个尖、爬升300米的山。此时已用时2小时25分。
一段短暂的平坦山路之后,开始了翻山历程。前半段还好,基本是土石盘山路,不过蜿蜒曲折,向上始终看不到尽头。这里大部分选手都采用徒步快走的方式,偶尔遇到少数牛人一路小跑。路上我发现许多人并不擅长这种徒步,我在这个路段赶超了几位选手。
盘山路结束之后到高点之前出现了山林路段的攀升,这里比较费体力,我在还未到顶之前就已经把水和能量饮料消耗过半了。
第一个山尖也是整个赛程中海拔最高的地方,爬过之后短暂的下降接着又迎来了第二个山尖,这里的确相当虐人。我在翻过第二个山尖后不久就已把水将近用尽。
接下来的下坡途中出现了一次小腿抽筋,可能是向某个非常方向的突然用力所致。停下来缓和、拉伸,然后继续下行,听到越来越近的声响,知道离地面不远了,也就意味着离CP3不远了。
从山林里出来后是一段平中有降的柏油路,此时水已经全部喝光,在下坡时还能跑动起来,平路只能徒步走了。在南京30几度的太阳下前行,终于到达了CP3,此时已用时5小时12分。
由于前一段的巨大消耗,到站后我直接喝掉了两瓶水,又吃了香蕉。这个补给站还有扬州炒饭提供,不过此时此刻实在没有胃口吃油腻的食物。从海拔图上看,前路是一段坡度有70度左右的陡峭爬升,然后接70度的下降,看着就让人很崩溃。
许多选手选择在CP3多休息一会,还有一些在此退赛的。我在路边找了一块石头坐着休息了一刻钟,看到两三位选手到这里已经中暑了,有医生正在为他们冰敷。
下午两点钟,我决定开始上路。CP3这里的运动饮料都已经被拿光了,补充的还没运到,足见前一段的虐人程度。我只好把一壶一袋全都灌满了水,后来工作人员给了我一粒盐丸,我还是头一次服用这东西。我还担心水不够,又另外拿了一瓶在手里,打算上坡到顶之前先消耗手上这瓶。
CP3 到终点
从CP3一出来,直接就开始进山,在坡度极陡的山路上一步步上行。我前面有一哥们,走一小段就停下来喝水,还时不时地把水往头上浇。
我一直跟在他后面不远处,也不想去追及,始终保持一个身影可见的距离就好。要知道沿着这种无尽的陡坡往上爬,前方要是没有个什么奔头的话,那是足以让人崩溃的。这一路上来除了我们两个就没遇见其他人,我们一前一后基本上就是走走、停停、狂喝水,偶尔走近了的时候还说说话吐吐槽,相互加加油,调节一下心态。
随着透过山林的光越来越亮,看到的天际越来越近,我知道快到顶了。这时后从后方追上来一妹纸,从这种追上来的速度看,应该也是牛人一个。到顶之后,很快开始下降,前面的哥们一路领路,妹纸的步伐也相当快,我一路咬住跟随在最后。
这段下行坡度不小,并且是山林路。估计我自己走的话,速度肯定上不来,而三个人同行大家都不想掉队,速度无意中提升了不少。后来前面的哥们估计体力消耗过大,要停下来休息一会,让我们先走。妹纸继续领路往下冲,还追上了前面的一队人,后来他们越来越快,我也有点跟不上了,就放缓了步伐,按自己的节奏往下趟。
下坡终于结束,来到了平缓路段,只有坡度不大的起伏,但此时我在平坡上已经不想跑动了,只能在下坡时才跑起来。路上遇到一位选手,彼此互道加油,并闲聊了几句,他说这种最后阶段基本上靠的全是意志力了。我们一起徒步走了一段,在一处下坡路那里我与他分别,开始跑起来。
从海拔图上看,这里离终点应该不到三公里。我觉得接下来应该比较轻松,没什么大问题了。
沿着柏油路时跑时走,直到一处施工地段,路上拦着一个牌子,写着禁止通行,可是也没有别的路了,而牌子后面的树上还挂着一条红丝带,我往里面看又看到远处还有两位选手在跑,我觉得这条路没有问题,于是加快速度跑了过去,发现其中一位正是刚才在山顶遇到的那个速度很快的妹纸,就更加坚信是这条路了。结果好容易追上去了,妹纸告诉我说,我们跑错路了……
果然,这条路出去是省道,然后需要多绕好几个弯,才能拐回终点山河水。事后方知,原来正确的路线是在柏油路的某一处拐进山林,再跑一小段近路就到终点了。而我们错过了那个路标。
说到路标,这次比赛路标不多,只在有岔路需要拐弯的地方才挂,直路上根本没有,其实这样节省并不太好,万一到比赛到了后段哪个路标被风刮掉了,或者甚至被人故意扯掉了,会给选手造成很大的困扰。而去年杭州的追猎者比赛,组委会做了几千条红丝带路标,几十米就挂一个,直路上也有许多,多余的剩的还给每一位完赛选手发一条作为纪念品,十分贴心。
后来我们自己沿着省道和公路往山河水方向跑。路上我看到的至少有四位选手都跑错了,一位大哥气愤地说这特么要多跑5公里。我觉得至少多跑了4公里。
不过,我最后在省道上的时候反而感觉体力比较充沛,还可以轻松地跑起来,只是水剩的不多了,没想到会跑错路。开始跟妹纸聊天,原来她来自芜湖。我说咱们这次33+5有38公里了,得了,下次可以直接报50了。
这次比赛关门时间原定8个小时,后来延长到8个半小时。我们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山河水,远远地看到了起跑时那个拱门,我调整了一下步伐冲向终点,最后成绩8小时7分17秒,拿到了完赛奖牌,总名次第68。估计如果最后不跑错路的话7小时45分应该可以完成。
巴总由于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,起跑后我们就散开了,中间没再碰到。后来听他讲述,中途脚趾受伤,并受严重的抽筋疼痛影响,速度没能控制好,在距CP2不远处超时被关门了。但我相信,无论怎样,这次首野对他一定是一番脱胎换骨的经历。
赛后我看了一下统计数据,本次比赛取得赛会成绩记录的(至少跑到CP1的)共120名选手,实际报名的也许还有更多,最终在8个半小时内到达终点完赛的共80名。从计时分布上来看,最虐的一段无疑是CP2到CP3。
后来在交流群里我也吐槽了路标设置的稀少导致最后一段易跑错路,群里也有人呼应同样跑错了。组织者表示确实不周,下次将增加路标密度。不过群里也有人说,认路也是越野能力的一部分。我顿时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,我会将它列入下次参赛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。
思考与展望
去年赛后提出的四个问题,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了。
- 抽筋问题。由于赛前的拉伸比较到位,本次比赛基本没抽筋,除了下坡中的一次。而去年比较严重的上坡中大腿抽筋这次完全没有。
- 公路上跑动的问题。本次比赛基本做到了公路上前半程平坡和下坡都能跑起来、后半程下坡跑起来。
- 装备适应问题。这次燕尾夹方案效果奇好。不过下半年再参赛可能考虑换一个结构和性能都更好的越野背包。
- 撩妹问题。取得长足进展嘛,不过下次参赛要注意,不要光跟着妹纸跑不注意看路标。
自从去年跑完首野以后,越来越有感觉了。初步计划一年参加两次比赛,春秋各一次。上次25K爬升1300,这次33K爬升1900,下次应该会挑战更远的距离、更高的爬升。目前还没想好呢,35K、40K、50K都有可能,到时候再视情况而定。
最后,还是提四个方面的问题,供下次越野赛注意:上下坡用力方法与技巧;体能;装备磨合度;辨路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