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十一那天我来到杭州,翌日参加了平生第一场越野赛。
缘起
大约是去年的夏天,我看了一部关于 UTMB (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)的记录短片。它让徒步与登山爱好者的我,从此对越野 (trail running) 兴趣大增。当时就想报名当年的杭州四季越野赛冬季赛的 25 公里组别试试。
结果人家是有报名门槛的,要求有半马 210 以内,或者 18 公里以上级别越野赛的完赛证明。我之前没有任何参赛史,被无情拦在门外。
今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简称为 TRC50 的比赛,它的大名叫做「杭州追猎者50公里挑战赛」,分 50 公里和 25 公里两个组别。令我惊喜的是 25 公里组是无门槛的,只要符合「 18 至 65 周岁、身体健康」即可。于是立即报了名,该 25 公里组的赛程实际距离 26.5 公里,累计爬升 1350 米,关门时间 7 小时。
另外说一下,该赛事的前身去年只有 25 公里组别,但有一个更酷的名字叫「西野追狼」挑战赛,并被誉为年度最优入门越野赛。
我对我的处女野目标很低:不受伤、少摔倒甚至不摔倒、在关门时间内完赛即可。
起跑,开始野
比赛的起点设在杭外的体育场,50K 组别的 6:30 起跑, 25K 组别的 7 点起跑。我前一天下午到的杭州,住在离杭外不远的小酒店里。早上到杭外的时候,正好赶上 50K 起跑的前一刻,目睹了大神们出发时的壮景。然后去存包,跟着其他人做了些简单的拉伸。
我站得比较靠前,倒数结束之后就跟着前面的人冲了出去。
这是我第一次背着越野包跑,胸前有水壶仓的那种。我用的是一个奥尼捷 5L 的背包,胸前左边塞了赛事赞助商 FlipBelt 提供的 330ml 曲线贴身水壶用于装纯水,右边塞了手机和一个奥尼捷赠送的 250ml 软水袋用于装红牛,另外还有一个 500ml 软水袋空着在背包里备用。
刚一起跑我就觉得,这个背包虽然前面扣紧了后背也贴合得很好,可是胸前这两个有松紧的水壶仓装上壶和水袋后好晃啊,我都有点不敢使劲跑,生怕掉出来。哎,内什么,请问大胸的妹纸平时是这种感觉吗?
我不知道别人的越野包是否也这样,水壶晃是正常的?还是说 Salomon 的箍得紧就不会晃?反正刚开始跑的时候有点不得劲,不过跑着跑着我就不管那么多了。
由此看出我是多么懒惰的人,买来的包都没有事先塞上水壶跑一跑试一试,哈哈。讲真,我虽是徒步和登山爱好者,但确是一个路跑渣,在公路上(包括塑胶跑道上)连 5 公里都没跑过。一方面我觉得路跑太无聊了啊;另一方面,单纯速度上我知道拼不过别人,所以更依赖技术型路面。或者还是因为上面所说,我比较懒。
跟着第一集团的人跑,速度不知不觉就被带起来了,好在跑出来没个几百米就从公路拐上山坡了。山中的许多小径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宽度,大家速度都降了下来,而且很快便迎来了爬升。我尽量跟住前面的人。
后来有一段路爬升比较厉害,可能是因为刚起跑的时候冲得太猛了,我就跨到一旁让后面的先过去,喝了点红牛和水缓一缓。这时突然看到前方折弯处有个提示牌「前方陡坡」。然后往下一看,靠,屁降坡开始了。
所谓屁降坡是指坡度极陡的下坡(目测至少 60 度以上吧)。去年 TRC 赛事中许多选手直接用屁股着地向下滑,或者用(戴着手套的)手垫在屁股底下手脚并用向下挪动,故名屁降坡。
不过,我最喜欢下坡。一看到下坡整个人顿时兴奋起来了,觉得对嘛这才叫越野嘛。而且我自己还定下了一个原则就是,坚决不屁降。那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下法,屁股这么崇高的部位,一次也不能着地哈。
我一般都是将重心略前倾、两脚交替点踏式快速向前,同时双手掌控好整个身体的平衡,另外要善于借助旁边的树木。我觉得只要有树就不怕,树是我们的朋友,无论树干还是树枝,都可用于借力而下或缓冲制动,这是我在去年雨崩徒步时下山练就的本领,这里正好派上了用场。
最陡的一段下坡处,组委会还在树与树之间栓上了绳子供选手拉住。其中某一段绳子比较松了甚至都着地了(可能是之前 50 公里组的人过的太多拉得太用力了吧),我索性拽起绳子拉住,身子倒过来像反向攀岩一样下行,反而快速又稳健。
还有一段往下冲的太快,FlipBelt 水壶终于掉了出来,顺着土路滑下去了,我下去捡起来的时候发现壶口(直接对嘴喝水的地方)沾了点泥土不太好清理,后来就索性直接扭开壶嘴喝。
一气呵成的下坡后往回看,发现屁降坡积压了许多人,庆幸自己一开始跟着起跑在前面的人一路往前冲,否则这里绝对会「塞车」许久。
屁降坡结束后,是一段台阶上坡。说实话,我是比较讨厌台阶的。我对赛道的喜欢程度大概是:山路下坡 > 山间平路、密林路 > 山路上坡 > 碎石路 > 台阶路 > 柏油公路。好在这里的台阶出现得比较早,体力尚比较充沛,而且刚才也正在兴奋的劲儿上,一路小跑就上去了。
然后是林中山路的小幅度攀升下降,如此反复。接着是两段比较流畅的下降,后面一段下探到一处山谷再略为上升,然后伴着一条山涧细流再下降,不久就来到了 CP1 ,到站时有志愿者帮你将手环放在感应器上打卡计时。
从 CP1 到 CP5
这次比赛 50 公里组的共有 CP1 到 CP5 共五个打卡点(Check Point)/休息站,而 25 公里的线路只经过 CP1 和 CP5 两个站。我是 8 点 26 分到达 6 公里处的 CP1 。
我原以为休息站是像 UTMB 的休息站一样有座和桌子呢,还盘算着到站后把左脚的鞋脱了倒一下石砾呢。结果就是在一处空地那立了一块牌子,不过有水、运动饮料、水果和蛋糕供应。
我先把 FlipBelt 壶嘴冲洗清洁了一下,然后把水灌满。我的红牛只喝了一半,不想混着别的喝,就没添加其它运动饮料。听志愿者说屁降坡那里后来绳子断了,形成了小规模堵车,恩,还是早点冲过去比较明智。
这时有一帮装逼犯选手到站了,其中一个人喊道:
哎, CP1 到了,我们休息不?不休息,走,继续跑。
然后呼啸而过。妈蛋,太得瑟了。
到下一个 CP5 还有将近 11 公里路。我又吃了一块小蛋糕和一个橘子,然后上路。
出了 CP1 是一段比较平坦的土路,太阳也出来了,风景不错。我找了一块大石头旁脱下鞋倒倒石砾。然后跟随着四五个人连走带跑了一段路,路上还遇到一对外国情侣选手(好吧,或许只是同学关系),向他们打招呼并互致加油。
开阔地带结束后,又进入了山林里。这次比赛组委会特别贴心,赛路上每隔几十米都挂有一条下图这样的标志丝带,像夜空中最亮的星,指引着每个跑者前行。
后面的山路整体上缓慢上升,但中间不乏偶尔的陡降和大起伏。在一处下坡时,那对外国情侣女的超到我前面去了,男的比较慢,跟在我后面,我觉得他们一起能互相照顾着,就停下来喝水,让外国男生走我前面去了。没想到就再也没追上他们。
从林子中钻出来,经过一段山中的盘山路,看到远处人很多的样子,我想 CP5 没这么快就到了吧。一路小跑追上前去发现是一队中学生,每个人手腕上也系着一个类似的红丝带,不过短一些。我还以为她们是比赛的志愿者呢,一问才知是参加另一个毅行活动的。聊了一番互道加油后我向前跑开了。
然后前方一个岔路口站着一个真正的志愿者,并提示我不要跑错路,向前直行是那群毅行者的路线,我们的比赛要在此左转进山。我一看左边还有一块「前方陡坡」的牌子,而这次是向上的陡坡。
再次进山之后是比较陡的向上攀升,十分地费力,可能由于之前很少练这种爬坡,大腿前侧的肌肉隐约开始抽筋。我尝试着做一些拉伸和放松,然后继续攀登。在后面有段上坡时抽筋痛得比较厉害,这是我未预料到的。我临时采取了停下来休息、拉伸、调整呼吸、揉压等办法,均收效不大。后来索性做了一次全蹲,然后再起来,奇迹般的不抽筋了。
一段上坡之后,跨过一个护栏,再往上不久,来到了 50 公里组与 25 公里组的路线分岔点,那里有一位选手在休息,说也是抽筋比较严重。
分岔之后,是一段上下起伏的山路,还算比较流畅,为了防止抽筋复发,我采取了平坡和下坡跑,上坡只走的策略。
上上下下之后从山林中拐出来,碰到几个当地人,对我们加油,说快到了。我们笑笑,因为越野赛中任何「休息站/终点马上就要到了」的说法往往都只是安慰剂,不得轻信啊。对方说「真的,我们刚上来,你看那下面停车的地方就是休息站了。」
往下一看,确实可以看到地面了,不过接下来是连续几个回转的碎石路下坡路段。
在这个路段上就看到有妹纸下坡时后仰摔倒了。所以下坡一定要重心前倾!你越是害怕、越后倾的话,脚下一打滑一定会后仰摔跤,弄不好裤子都会擦破。而前倾的话,即使脚下打滑,也是全身整体往前下滑,不但不会摔倒,反而下得很爽呢。
连续碎石下坡后一段短暂的柏油路,就拐到了一个农家乐大饭店一样的地方, CP5 就在它边上。志愿者说不用手环打卡了,靠左边跑过即可,估计靠摄像头计时。
从 CP5 到终点
我 10 点 54 分到达了 CP5 。这里比 CP1 多了八宝粥、葡萄干、巴旦木、坚果等。这回我的红牛全喝完了,灌了一瓶水和一瓶蓝色的功能饮料,又去吃了点蛋糕、香蕉和葡萄干。 CP5 周围有一些石头桩可以坐下来休息。旁边的饭店似乎在办婚礼,突然还放了一挂鞭炮。
去饭店上厕所的路上,遇到两个阿姨抬了一平板车成串的葡萄,我问是给选手准备的吗?她们忙说不是不是,是给饭店的,哈哈哈。
此处不多留恋,继续上路。我心想,关门时间是下午两点,还有三个小时,10 公里的路,就算全走下来时间也够啊。结果出了 CP5 发现是长长的柏油马路,旁边还有选手表情诧异地用上海话说:
啥,跑公路?
估计他跟我一样讨厌公路。我这个跑渣索性决定就徒步走下去,偶尔只在有妹纸志愿者面前跑两步意思意思,哈哈。
由于比赛强制要求全程开着一个叫阿甘跑步的 App ,并要开着 4G 随时上传位置(组委会要全局监控有没有人跑偏了),结果出了 CP5 大概一两公里时我的手机就没电了。
一段公路结束后拐入山地,要爬一个梯田状的茶园,小虐了一下。接着绕过一个水塘,然后开始穿小区街道,路上见到一个志愿者给另一个志愿者送盒饭……
过了一条马路之后,向右拐上了一段河边正在挖坑修路的路段,只能沿着左侧刚铺好没多久的石砖上走,其它地方全是泥,我右脚还不小心踩了一脚泥,好容易找地方给蹭了下去。中间还有一段石砖路也断了,旁边又没看到红丝带路标,只好硬往前走钻过一台挖掘机的垂壁,才远远地看到前方另一位选手,确定了方向没有错。
大概 12 点 40 左右,走到一座大门处,左拐进去是一个比较开阔的小区,里面地势高低起伏,不过依然是柏油路。这种路面应该是擅长路跑的人提升配速的机会,而作为跑渣,我继续徒步走。
从小区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,一个大下坡出来以后,来到另一个公园的大门。我问门口的志愿者快到了么,答曰还有两公里。
进到公园里面,先是一段柏油路,一直通到一扇被链子锁起来的铁栅栏门。我还纳闷这是要翻过去么,看到前面的选手从侧面的矮墙阶梯上跨了过去,还有人在那里拍照,并开玩笑地说哎呀被关门了。
过了这道门开始进入山路野路。记得之前在 TRC50 交流群里赛事总监追总说过,赛道的最后你以为没什么了就要结束了的时候会再虐你一下。果然,这个时刻到了。这也是为什么我 CP5 之后基本上都在走而不跑,就是为了给最后这一虐留存些体力。
此时大概 1 点钟左右,顶着太阳爬山,时上时下,却越来越高,这时我的能量饮料已经喝完,只剩下不多的水。看着刚上完一个坡又要再下去,而前面接着又一个上坡的这种感觉就让你很沮丧:一来觉得这下坡白下了,因为还要再上去;二来这意味着最后面的那个大下坡还没到,我开始有点担心时间不够了,怕被关门。
接下来水也喝完了,而前面还有坡,这时候整个人被这最后的小山虐得简直要崩溃了,我前面有个选手几次都要坐地上了。我也有那么几次呆站在那问自己要不要继续,但心中一个强烈的声音在说,不能停,必须要完赛,否则前面那二十几公里老子不白跑了嘛!
渐渐地,我能听到山下有广播喇叭声了,我知道不远了不远了。终于在一处下坡后遇到两个人,应该是组委会的,说前面就一个小上坡,然后就开始下降了。果然来到了那个盼望已久的连续陡坡下降,我用了我擅长的下坡技巧,竟然还超越了一位选手。
从山上下来后还要穿过浙江科技学院的校园,路过一个大钟的时候我看了下时间,是 1 点半,我舒了一口气,半个小时内到终点应该没有问题。下山之后我也一直在走没有跑,我前后的几个选手也都不想跑了,全在走。从科技学院穿出来后过一条马路,就是杭外那个熟悉的路口,路旁的志愿者跟我说,还有 500 米,加油。
我加快了步伐,到了杭外西门口,看到两个志愿者妹纸,开始象征性的跑了几步,跟她们说辛苦了。然后进入校园,最后一段赛道,看到那对外国情侣已经完赛了在往回走,向他们祝贺,他们也向我加油。
赛事总监追总在终点处喊着我的号码,我最后加速奔跑,冲线,手环打卡。6小时46分23秒,比关门时间提前了十来分钟完成了我的首次越野赛,拿到完赛戒指。
完赛后弹尽粮绝的我直奔食品区拿了饮料,喝了热粥,吃了牛肉还有香蕉和橘子,然后取了包赶紧拿充电宝给手机充上了电……
感受与思考
终于如愿跑了一回野。我觉得参加越野赛与徒步、登山比,对体力的要求更高一些。越野与路跑也大不相同,越野赛更多的是看你掌控各种状况的能力,包括对各种路况的判断与适应、对落脚点和路径的选择、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等等。
赛后看了一下组委会的数据统计,在 25 公里组别的 197 名完赛选手中,我是第 114 名,男子第 76 名。不过从分段成绩上来看,许多 CP1 和 CP5 都比我晚到几十分钟的选手,最后总成绩却都在我前面,因为我 CP5 到终点那最后一段几乎都是走下来的,时间损失了太多。
我本来想,这次 25公里组别跑下来后,明年挑战一下追猎的 50 ,然后再试试港百。最后,如同徒步者的终极梦想是 EBC 一样,我对越野的终极梦想是 UTMB 。不过,实际一点,明年还是再来一次 25 吧。
那么,明年如果再参赛之前,我觉得在如下几方面有提升的空间:
- 抽筋问题。这次赛前我的目标之一就是不受伤。我很好地防止了扭伤、摔伤、擦伤和起泡,但是没有预料到严重的抽筋。在今年夏天 EBC 徒步 9 天 147 公里的路上我也只有过一次轻微的抽筋,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。需要在赛前拉伸、发力方法和抽筋应急处理三个方面向更专业的人士寻求一些指导。
- 跑的问题。应该适度训练跑的能力了,不能一遇到公路就全徒步,虽然我很讨厌公路。至少在平路和下坡要能跑起来。需要加强一下体能的训练,以及跑步姿势、肌肉运用和运动防护方面的提高。
- 装备的适应问题。比如越野包的使用,解决水壶晃动的问题。还有手机耗电过快等小问题,下次考虑全程开启低电量模式。
- 由于是首次参赛,过于集中精力比赛了,都没有好好地撩妹,下次一定注意。
最后,来一段该赛事的宣传片,请看大屏幕——
读完此篇的朋友们,你们就不想趁身还未老的大好春光去野一次么?加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