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凌晨1点,苹果公司在加州Cupertino举行了2014年新品发布会。Tim Cook开场说非常高兴回到Flint Center这个会场,它见证了许多对苹果公司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。30年前,乔布斯在这里向世界发布了Macintosh。16年前,标志着苹果公司重生的iMac同样在这里发布。今天,苹果又将在此发布一系列惊艳的产品。而这一次,Tim Cook也一改往年先列数据回顾(卖了多少台设备,同比增长率多少,新用户多少,什么top、best、No. 1之类的牛逼排比)的习惯,而是开门见山,直接介绍新产品。
iPhone 6 与 iPhone 6 Plus
继去年同时发布5S和5C两款iPhone后,今年继续双款同发,新品名称分别为iPhone 6与iPhone 6 Plus(以下或简称6与6+)。二者共同之处如下:
- 采用A8处理器。CPU性能比5S的A7快25%,GPU显示性能比A7快50%。
- 配以M8运动协处理器。可计算运动方式(跑步、骑车等等)、运动距离以及相对高度(内部有气压计)。
- 采用Retina视网膜显示屏的升级版Retina HD高清视网膜显示屏。
- 因为屏幕变大,电源键从顶部改到了右侧。同时增加了Reachability功能,双触Touch ID环,屏幕内容就整体向下移动半个屏幕,以方便触到上方的按钮。(老罗的Smartisan T1里早就有了「拇指下拉悬停」功能)
- 800万像素摄像头。采用Focus Pixel技术,对焦比5S快两倍。支持1080P高清视频拍摄。
- 支持150Mbps的LTE(5S是100Mbps)和Wifi 802.11ac(比802.11n快三倍)。支持NFC近场通讯功能。
6与6+的差别:
- iPhone 6:4.7吋屏,分辨率1334*750,326ppi(ppi值同5S),比5S多38%的像素显示;厚69mm,重129g(5S为132g,5C为112g)。
- iPhone 6 Plus:5.5吋屏,分辨率1920*1080,401ppi,比5S多185%的像素显示;厚71mm,重172g(神马?!)。大屏的6+支持一些独有的特性,比如,信息、天气、邮件、股票等原生App(以及以后的一些第三方App)在横屏模式下,可以分两栏显示(如左边为列表,右边为详情),以充分利用的更多的显示像素。主屏幕也支持像iPad那样横屏使用,只是横过来dock栏仍然在侧边。另外,大屏的系统键盘有更多空间可用,增加了复制、剪切、粘贴键直接可点。
6与6+首批在八个国家地区(含香港不含中国大陆)发售,12日起在线预订,19日发货。售价方面,以香港市场非合约裸机价格为例:
- iPhone 6:16G HK$5588;64G HK$6388;128G HK$7188。
- iPhone 6 Plus:16G HK$6388;64G HK$7188;128G HK$8088。
看明白了么?玩转消费者心理学,取消32G,明摆着让你多花钱买64G的。写到这我想起前两天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亦或是真事,一男生抱怨其女友:「你说你非要买64G的5S,现在6都快发布了你那64个G还没装满一半呢。」
Apple Pay
它本身不是硬件,而是一个基于硬件(如NFC与Touch ID)的服务,是一种实现快捷支付的方式。Tim Cook说人们每天通过信用卡完成无数次支付,而发明于半个世纪前的信用卡有诸多弱点(磁条易伪造、安全码明码),使得人们早就想要设计新的支付方式了,但之所以没有哪个能成功地取代,是因为大部分设想都只注重商业模式,不注重用户体验。而后者正是苹果最擅长的,他毫不客气地说Apple Pay的远景目标就是要取代钱包。
根据发布会上的视频演示,用户预先将信用卡添加到Passbook里,到实体店面使用Apple Pay支付时只需将iPhone6/6+贴近一个类似POS机的东东,同时用手指触摸Touch ID即可。整个过程像刷公交卡一样简单。
关于安全的问题,苹果的解决方案是,不储存信用卡实际数据,而是生成一个表示某卡与某设备相关联的帐号,经过加密储存在本机的Security Element芯片里,每次支付时自动生成一次性的支付码和一个动态安全码(这是原理,实际使用时不需要了解这些)。而且商户也看不到你的姓名、卡号、安全码(不像以往刷卡时那样)。如果手机丢失了,只要在Find my iPhone上把该设备上的Apple Pay停掉即可,而无需担心卡片信息泄露,更不用去更换信用卡。
初步支持AE、Visa、Master体系的美国六大发卡行的信用卡。国内不知什么时候能铺开。这需要苹果公司跟银行谈以得到银行授权。估计这个过程不会太轻快,因为既要保证银行的利益,又要平衡苹果自身的权益,还要配合国内的支付监管。慢慢来吧。
除了实体店面支付外,Apple Pay同样支持网上支付。如同支付宝钱包、微信支付那样,只不过前两者支付时需要输一个六位的支付密码,Apple Pay或许只要点一下然后用手指触摸Touch ID即可。
Apple Watch
通过经典的「one more thing」,苹果手表千呼万唤始出来。当Tim Cook左手戴着Apple Watch宣布这一品类的时候,全场激动兴奋得站起来鼓掌。
Tim Cook说Apple Watch可不是把iPhone上的东西简单地塞进一个小小的手表里。在面积有限的表盘上用手指来缩放显然很不方便,于是设计了右侧上方的数字表冠(digital crown),它以传感向前或向后的旋钮动作,用来实现放大缩小、滚动列表等功能。还可以按下,用作返回键或者长按启动Siri。在交互上,除了旋钮这个数字表冠,还可以用手指在屏幕上平移滑动(panning)以移动区域,轻点(tapping)以选定,扫动(swiping)以切换相邻的项目。
那么Apple Watch到底可以干什么呢?它可以做三方面事情:
- 时钟与基本App。时钟是一只手表的最基本功能,Apple Watch的表盘有多种风格可选,还可以自定义显示的项目。除此之外Apple Watch还支持一些App的功能操作,比如日程提醒、短信(可通过Siri回复、表情回复,还能自动分析语句,从原文中抽出可能的词语形成选项,点击即可回复)、照片浏览、地图导航等。App有通知提示的时候表盘背面发出微小的纵向振动,感觉就像有人轻触你的手腕一样。比如地图导航的时候,左转和右转的提示振动不同,让你甚至不用看手表就知道该怎么走。第三方App也有很多应用场景,比如以后可以用Apple Watch登机、取行李、甚至到预订的酒店晃一晃手表打开房门。
- 社交功能。在右侧下方有一个实体按钮称作digital touch。按下后会显示联系人头像,选中后除了可以打电话、发短信等传统功能外,还可以发送表盘涂鸦、轻击表盘的节奏、传送心跳节奏(后两者对方可以通过表盘背部在手腕上切身感受到)。
- 运动记录功能。自带的Activity应用可以记录你一天中起身站立、走跑及各种运动的数据。另一个Workout应用可以设置不同运动类型的活动目标(时间、距离、卡路里等)。在Fitness应用中可以看到这些运动每一天的历史数据和趋势。
Apple Watch需要配合iPhone使用,支持iPhone 5/5C/5S/6/6+。它通过一个磁性的吸块支持无线充电,但发布会上没有说一次充电能够续航多久。Apple Watch共有两种尺寸(38mm高、42mm高)三种款式(基本款、铝壳强化玻璃屏幕的运动款、18K金或玫瑰金表壳的尊享款),同时配四种搭扣(针扣、蝴蝶扣、磁铁固定搭扣、不锈钢搭扣)以及六种表带(橡胶、配针扣的皮革、配不锈钢扣的皮革、石纹皮革、金属链、网丝)。起价349美刀,不知道高配版的要多少。预计2015年初开售。
看了这纷繁的分类和搭配,我真心地觉得,现在不管是iPhone,iPad,还是Apple Watch,再也见不到苹果同一品类同一周期敢只出一款产品的那种自信了。
关于音乐
对音乐的热爱始终贯穿在苹果公司的DNA之中,而苹果产品的用户也有许多都是十足的音乐迷。iTunes的出世给整个音乐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,苹果公司也与许多音乐产业厂商及音乐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这次发布会便请来了U2乐队现场演唱了一首《The Miracle》。这是U2最新LP《Songs of Innocence》中的一首。最后Tim Cook决定由苹果公司买单把这一整张LP里全部11首歌免费赠送给全球近5亿iTunes用户!这也成为了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唱片发行。
吐槽及其它
关于同传。凌晨的发布会,国内一些网站同步做图文直播,有的提供视频直播,还有配同声传译的。其实这种科技类发布会的英语都比较简单,根本不用同声传译,两种语言压到一块反而听着神烦,而且有的地方翻译的一点也不专业。我直接去苹果美国官网看的视频直播,里面居然还有中文同声传译。我以为它是根据IP判断地理位置呢,后来看网上有人反馈,全球看官方视频的里面都有中文传译的音轨叠加,应该是某个线路接错了吧,后来终于又正常了,搞得推特上好欢乐啊。
广告语翻译的问题。每次iPhone的广告语的汉译都是那么的雷霆滚滚,招致吐槽无数,甚至形成了一种苹果体风格。这次iPhone6/6+美国官网的英文广告语是「bigger than bigger」,中国官网上翻成「比更大还更大」。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。我很不严肃地觉得可以翻译成「逼格大增」嘛。逼格音译后面的bigger,大对应前面的big,增体现了比较级。
(Update:可能苹果也觉得原来的汉译太烂了,现在大陆官网上已经改成与香港官网一致的译法「岂止于大」。)
另外,早上有朋友微信上问我会不会买iPhone6。我觉得暂不会买,理由有三:6和6+我认为外观设计上都很难看,尤其是摄像头还凸出背平面来;Apple Pay功能国内估计一时半会还用不上吧;我的5C还没用坏。不过我对Apple Watch倒是很有兴趣。以上仅为个人观点,不够成投资或购买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