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得其中四部还不错,简单写几句。
1. 猪年第一部电影,看的是《流浪地球》。
2. 其实《飞驰人生》和《流浪地球》我都想新年初一就去看,只不过前者更抢手——我提前两周买预售票的时候,《飞驰》在初一好时段的好座位已经没有了,而《流浪》还有一些,那就它了。
3. 无论网上怎么对它赞与骂,我个人认为它是一部不错的电影。让我看到一个不是单打独斗的故事,而是许多人一齐参与的饱和式救援。在这个故事里,许多角色所演绎着「我知道可能会失败甚至是死亡,但愿意尽力试试」这样一种对希望的表达。
4. 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如此。大陆首拍太空科幻,知道可能会拍不好会扑街挨骂,但郭帆还是把它有诚意地拍了出来,让媳妇见了广大公婆。
5. 尽管视效方面我没那么看重,《流浪》做得确实很赞。
6. 有一点不爽,观影的时候同排有个熊孩子,处于完全看不懂的年龄,还在那一直问。我狠想悄悄地告诉她父母,隔壁厅正在放映的《佩奇》更适合她嘛。
7. 关于原作。懒人如我,能通过影视作品(包括话剧)看的,基本就不会先看书。《流浪地球》原著较短,一共才两万来字,我观影之后某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。另外,大刘的《三体》是我读过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,当年买Kindle就是为了看三体。
8. 新年初二,看了韩寒的《飞驰人生》。
9. 拉力赛那部分很燃,对于喜欢赛车,或者喜欢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人来说,荧幕上比赛开始的那一刻,会燃起你内心的热血。观影时我在想,其实拉力赛和越野跑也有许多相通之处,都有长距离的艰辛跋涉,要面对路上种种不确定因素等,甚至连有选手退赛时的气氛都很类似。
10. 由于导演独特的职业车手经历,《飞驰》可能是国内关于赛车运动拍得最专业、最精彩的电影了。而它同时还是一个故事片,即使那些不了解赛车运动的观众们,纯当一部贺岁片来看节奏也不错。
11. 韩寒几部电影里的幽默点,除了通过剧本中按排许多金句以外,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反差的运用。比如大家都预期出现某一情形时,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形。算不上大的翻转,但正是这些小得甚至不影响剧情的反差感,有着出奇的效果。
12. 音乐的运用,比如《平凡之路》《海阔天空》的适时进入,以及最后韩寒亲自演唱的《奉献》,把气氛烘托得很到位。
13. 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其实是热爱。赛车是韩寒真心热爱的东西。每一个人也都有他自己的热爱,希望你能始终对自己的所爱保持一份永远年轻、永远热泪盈眶的不熄热情。
14. 影片的英文名Pegasus,希望之神,是一匹有双翼的飞马。
15. 初二晚上,我和父亲在客厅电视上二刷了韩寒两年前的作品《乘风破浪》。
16.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,通过闪回的形式把观众带到了主人公的父亲年轻的时候,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小镇故事。而那个时代应该正是导演韩寒的少年时代。
17. 从「正太帮派」与「罗力集团」的取名来看,韩寒同学好皮啊。而主人公名为徐太浪,又是韩寒对2008年不幸遇难的好友、拉力赛车手徐浪的致敬和纪念。
18. 「三根筷子却一掰就断」、「火中救出照片却因为里面藏着钱和烟」等情节的安排,体现出他一贯的反差幽默感。
19. 父亲希望儿子少走弯路,儿子却愿按自己的方式活,儿子会与父亲走远,但身上也会有父亲的影子,总有一天父子会相互理解——这样的故事会一直上演,发生在每一代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子关系里。所以这部影片挺适合和父亲一起看。
20. 影片另一个让我感触之处就是时代的变迁。录像厅之于电影院。歌舞厅之于房地产。传呼机之于移动互联网。你站在时代之中,其实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无声地卷走。
21. 影片英文名Duckweed,意为浮萍。
22. 初三下午,在客厅电视上看了一部2002年的电影《Gerry》,中文名是音译《盖瑞》,腾讯视频上就能找到。
23. 那天我是在一个户外运动群里看到有人在讨论这部电影,他们当时正在一个小型现场活动上放映观看。出于好奇,我也找来看看。
24. 故事线很简单,两个都叫Gerry的人徒步旅行,走着走着进入了沙漠,迷路,在没有水也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尝试寻找归途。
25. 电影通篇只由长镜头完成,廖廖无几却又不违和的对话,留白感十足的画面构图,处处体现了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。
26. 它注定不是一部拍给大众看的电影,许多人会觉得它枯燥无比,据说当年在电影节上有一大半观众离场。
27. 如果你也曾一个人走在四境无人的山野里,攀爬在望不到尽头的岩壁上,你就会感受到电影里这苍茫无际中的孤寂感表达得如此真切。
另外三部,个人觉得一般。这里一笔带过,插图也略。
28. 《疯狂的外星人》是一部喜剧,但无趣也不好笑,片中的一些表达让我觉得很不舒服。引用一位饭否用户的话——猴子不坏,人坏。
29. 《廉政风云》。麦庄麦庄,这次仅仅是庄文强转为制片人老麦自己来编剧,就差不少啊。开头喊着要打大老虎,最后虎头蛇尾。要不是里面有个林嘉欣,我可能都要睡着了。
30. 星爷的《新喜剧之王》。我中学的时候,语文老师喜欢周末布置一篇作文,而我经常就把这事儿忘了,周一大概用一上午的几个课间,码出来一篇还像那么回事儿的文章来。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,就有一丝中学时代那种仓促而成的味道。
以上我说的一切或许都是错的。
End